孔子第七十五代世孙——孔海钦教授作客王府与初中生畅谈《国学与修养》

2016年3月15日下午4时20分,福州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文儒书院山长孔海钦教授应邀莅临王府大校区,于多功能报告厅为初中部的全体师生们做了一场题为《国学与修养》的精彩讲座。

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孔教授以深入浅出、轻松幽默的语言,结合当下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从一个儒家学者的角度与师生们分享了他对国学与修养、修养与人生的看法。让我们随着孔子第75代世孙的视角穿越古今,总览世界,并反观自己。正所谓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孔教授的演讲不仅没有想象中的深奥难懂,而是处处结合历史上著名人物的趣闻轶事、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如管中窥豹,一针见血,烛照世相真谛。他的演讲不仅让人在思想上深受启迪,如醍醐灌顶,更带领我们以全新的视角从自己行为的细节处反观了到一个从未发现的自己。

让笔者深感触动的是本以为初中生会很难接受“国学与修养”这样一个看似相当深奥难懂的话题,然而整场讲座下来,同学们被孔教授的演讲所深深吸引,完全不需要老师维持会场纪律。演讲中孔教授儒雅的气质风度、耐心细致的讲解、对同学们关注欣赏的目光,无不让这些正处在气盛躁动年纪的少年们如沐春风,平心静气,并变得彬彬有礼。当演讲结束的时候,全体同学们自动起立向孔教授鞠躬敬礼,其间每个同学都有意识地不让座椅发出声音。连走出会场的时候还半开玩笑地互相提醒:“请注意走路的声音喔!”哇塞,这也许就是这所矗立着孔子雕像的国际化校园里该有的文化气息吧。

 

何谓国学?

张岱年说: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

章太炎说:国学之无人兴起,即将影响于国家之存灭。

邓实说:国学者,与有国而俱来,因乎地理,根之民性,

而不可须臾离也。

汤志钧说:爱国就要爱一国之学的国学。

中华文明5000年,必有优秀的文化和先进而适合的治国之道。

何谓经典?

经典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空前绝后。

特点:理性智慧、指导生活、重复检验、常读常新。

四书五经,名诗名词,名篇名著。

读经典书,说经典话,

做经典事,成经典人。

读何书,成何人 :

  • 钱穆,9岁能背《三国演义》
  • 张恨水,14岁能背《三字经》《论语》《孟子》《诗经》等
  • 茅盾,能背《红楼梦》。鲁迅,能背《纲鉴》
  • 林则徐,4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十三岁开始写诗作赋
  • 林肯,读华盛顿和亨利 克雷的传记,成为美国人尊敬的总统
  • 福特,读《失落的致富经典》成为大企业家
  • 洛克菲勒,索罗斯,摩根读《塔木德》
  • 罗斯福,爱迪生读《思考致富》

何谓修养?

修养的根本在于读圣贤书。

不读经典,便没有境界、格局。

人不仅要读书,而且要读多元化的书。

孝心和敬畏之心是做人的起码,是区别人和禽兽的标准。

不尊重老师、父母就等于得罪了天。

人生在于守望。

君子谋道,不谋食。

文化艺术对于人的修养非常重要。

为人的伟大之处之一在于该开口时开口,该闭口时闭口。

起身、坐下不要有声音。

人格修养在于不迁怒、不贰过。

推卸责任是缺乏道德商的表现。

治国之道之一是给痛恨自己的人封侯。

乐道人之善(即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人,多看人的优点)。

打开美的眼光去看世界,打开为万世开太平的心胸之门。

肩挑古今愁。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文:韩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