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纸上谈兵!王府学生的课堂是整个世界~
你知道截至目前人类已确认的系外行星数量是多少吗?
你知道在X射线波段下太阳呈现什么颜色吗?
你知道慕田峪长城全长多少吗?它是哪个朝代建造的?
这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知识,初中部的孩子们全都了然于胸,但他们厉害在不仅吸纳知识,更能从中提炼自己的理解,让晦涩的知识“活”起来!
出校门,实践出真知!
地点:北京天文馆
知识不仅要看得见,学得懂,更要摸得着。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上,葛老师希望孩子们不拘泥于课本上的客观真理,更要学会理解、掌握和分析这些真理背后的逻辑。“那就让同学们去专业的场馆里看看!”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初中部7年级的同学们来到了北京天文馆。
专业的场馆虽好,但天文知识既庞杂又深奥,怎么样和我们的课程结合呢?于是,葛老师设计了一张任务单,在任务单上列出了两个part的内容,其中一部分是客观题,还有一部分是延伸题,让同学们根据任务单上的指引,自行探索也好,小组合作也好,到场馆中亲自找到答案!
太阳在多少年后会死亡?死亡后被称为什么?
人类是孤独的吗?是否应该主动和地外文明联络呢?
这些看似庞大的命题,在同学们的思考下逐渐具象,也在初中阶段为他们埋下了探索的种子。
地点:慕田峪长城
“长城的雄伟令我震撼,延绵无尽的砖石似乎在缓缓叙说着绵延不绝的千年历史,烽火台一个连着又一个。我们脚踏黪磴之上,疾趋于烽火台之间,眺望远方,想着千古年前,留下了无尽豪情。”——8年级包同学。
“来长城是我期盼已久的旅行,我们手扶着护栏,一步步向上攀登,虽然腿酸腿疼,但每一步都充满了成就感。到达顶峰的时候,俯瞰四周,美景尽收眼底,心中涌起无比的自豪感。长城不仅是中国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体现。这次旅行不仅让我领略了自然风光,更深刻理解了长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7年级马同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王府,我们的教育从不纸上谈兵,身在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老师们会通过一个个结合教学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不用远赴千里,就能让课本“动”起来!
就像一堂地理课,同学们学习地球的公转、自转、经纬线的分布,还能亲手制作地球仪、用太空沙制作山体模型,更能走出校门,去专业的场馆内,通过研学设计,对知识活学活用,激发学科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也许这群学生中就会诞生几个未来的航天员~
不仅是天文馆和长城,可以说王府学生的课堂是整个世界。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让他们在大千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让真听、真看、真感受转化为真实的动力,这是我们外出实践的意义:同学们会更了解社会的发展,更清楚历史的变迁,会激发他们对不同行业的敏感度,去真正发现自己的兴趣,成长为更好的人。
之后,初中部的同学们还会去温榆河公园实景写生、到工艺美术馆研学,将学习的版图不断壮大!这些跳动的知识,将会永远留在学生们的思维里,在未来乃至更长的学习中提供源源不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