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发:以开放教育的新视角,为世界教育贡献王府方案

国家面向世界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走过近十年的历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2月16日,第23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年会“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作为本届年会暨展览平行论坛的一部分,在当日举办的“’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新起点 新发展”分论坛上,来自非洲联盟、东盟、拉美地区的代表和教育专家以及国内“一带一路”教育相关联盟的代表等各界学者和同行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推进委员会委员、北京王府学校总校长王广发在此次分论坛的主旨演讲中,分享了他对教育国际化的独特见解和经验。作为中学校长,他是与会人员中唯一代表国内基础教育体系的校长。

王广发总校长在演讲中肯定了国内外教育界同行所作的报告,并从开放教育的视角分享了基础教育在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中的作用,为世界教育贡献了王府方案。

以下为王广发总校长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和学者:

大家上午好!

我很荣幸受邀在第23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年会上发表演讲。

全球经历了一次公共卫生资源系统的重大考验长达三年。因此,本次国际教育交流会不仅人才济济,而且参与人数历届之最。在未来,我建议在10月份或下半年举办一次万人规模的国际化教育国家教育融合发展大会,以进行经验交流。

回溯长达三年的考验,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挑战了一场重大的公共卫生危机,并树立了人们对于健康的宝贵意识。因此,此次大会可以让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探讨当前和未来面临的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在大数据时代,教育应该加强与科技的融合,探索新的学习模式、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来培养更多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现今社会都在利用线上线下AI智能互联网,特别是孙春兰副总理前几天在钓鱼台讲话中提到的大数据教育,我国更应高度重视和面对。创新的发展已经带来了学习模式、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的重大变化。教育是未来,科技是明天,人才是过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培养人才的标准呢?教材的改革是适应知识结构改变的关键。因此,课程的整体配置对于知识结构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今天相聚在北京,召开这个年会,不仅是为了促进教育国际化交流,探讨“一带一路”教育发展,更是为了给我们国家的教育未来注入新动力和新活力,跨越国界,推动国际化发展。

当前,复杂错综的国际双边和多边关系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地缘政治正在改变着全球格局,而局部战争等不稳定因素也不断加剧。在这种变革中,中国积极融入世界、迈向国际舞台的中央。国家领导人在国内外的各个场合反复强调,要通过文明交流超越文化冲突,以文明互鉴超越文化优越。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发挥重要作用,改变这些现状,促进文明共存。

因此,我们必须将打造全球化培养标准的任务作为重中之重,率先实现国际化课程、测评、考试和多元融合。只有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我们才能深入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并将其作为中心重要工作的核心。“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无疑为我们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以及我国所处的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我们更应深入思考如何抓住国际化的趋势,以及如何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作用。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往来,我们的国家有机会拉动经济发展,推动本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并对我们国家27%的GDP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覆盖了基础设施和能源等领域,也包括教育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遇,将中国经典历史文化传递到国外,加强多层面的合作,引入先进理念,遵守国际游戏规则,这对于全球化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国扮演的角色中,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教育部联合其他八个部门于2021年提出了开放教育的概念,旨在将我们的人才融入一带一路64个国家,包括邻近的东盟10个国家,促进跨地区、跨国家的教育合作与交流。这种开放教育不仅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创新、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全方位开发,还是全世界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享受教育权利的必然选择。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学习型国家、学习型社会,强调多元文化和教育交流。由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育课程每年都在发生变化和进行改革,教育间的互动合作成为人类更加文明的推动力量。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教育一线的使命和责任非常重要。

北京王府学校是北京首个中外合作制学校,在中外合作办学尚未颁布相关条例时创立。经过25年的国际教育办学实践,我们已经成功地培养了超过9000名学生,其中不乏在国际金融机构、国际科研机构和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中工作并为国家科研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在我们看来,这些学生的作用不仅仅是成为中西合璧的国际化人才,还传承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使命担当。

无论是在中国的中西部贫困地区推进卫星教学,还是在世界层面倡导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我们都在努力拓宽培养国际人才的广度和深度。

我们积极推进利用远程卫星教学,服务于延安、井冈山、六盘水和凉山州等革命老区或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工作。另外,除了在大连、山西、成都、海南等地全面推进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大连校区的学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国际成就,他们有的在15岁时就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而且我们远赴海外的学生,遍布在国际知名的牛津、剑桥、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学院等世界级学府。我们还与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等国的著名学校保持着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因此,在谈到“一带一路”倡议时,我们深知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对于实现共同繁荣、交流互鉴的目标至关重要。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国要向世界发出更多的声音,世界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遗憾的是,我国的外交人才仍然有25万人的缺口,这与我们在国际机构交纳的会费和享受到的国际地位完全不相匹配。

今天,也是一个改变了中国人才标准的时代。我们把握住“一带一路”课堂国际化的契机,通过远程卫星课堂,去年同40多个国家的中学生共同举办“丝路少年同上一堂课”活动。那些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青少年创客精英、科技教师通过参加线上教学活动,推动相互文明交流。

尤其是去年11月,“天宫对话—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东盟青少年问答”活动在北京王府学校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跨境远程线上互动,在文莱、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分会场,有成千上万名沉迷太空科技、希望探索宇宙奥秘的青少年,和中国航天员进行了“面对面”的太空对话,见证了中国航天令人赞叹的伟大成就。

因此,我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所结出的硕果,所有的沿线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受益,而且也推动了中国和这64个国家的文明交流、教育交流、历史经典、文化交流和中医药文化交流。

未来,王府学校还将凭借丰富的国际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继续承担“一带一路”实践者的重要角色,将学校的优秀教育资源在更广阔的平台分享,助力“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共同发展。

我们应积极践行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才强国”和“打造国际人才中心”战略,充分利用我们发达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线上线下卫星教学和互联网技术,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使开放教育打破时空界限。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与世界互通有无,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拓展国际视野,承担国家责任,增强个人实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从而为我们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本次由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主办的正式会议上,我们高举“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发展的旗帜,致力于将中国的文化教育输送到各个国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日益重要,我们需要越来越多具备海外背景和扎实国际知识结构的人才,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

尊敬的各位朋友、同仁和专家,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中外教育及其他领域合作的重要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和未来,教育是我们谋求未来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从教育切入点出发进行探讨。同时,我们鼓励所有参会的教育工作者和专家积极参与开放教育,以寻求融入世界的机会,担负起相应的国际角色,实现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我们需要运用新思维和新理念,让改革开放的教育走向世界,推动新时代教育的创新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