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演播厅的灯光渐暗,银幕亮起,一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在《上海馀生》的镜头中苏醒。
5月21日,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馀生》国际青年观影活动暨“FIRST青年电影展暑期走进西宁”宣传活动在我校盛大启幕!活动由FWE世界教育论坛主办、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和北京王府学校承办,学校初、高中学生现场观看影片。这场由光影编织的盛宴,以光影为桥,连接起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希望。

从历史叙事到人性之光
《上海馀生》讲述的是在二战那段黑暗的岁月里,纳粹的铁蹄无情地践踏着欧洲大地,无数犹太难民在黑暗中挣扎求生。对于他们而言,一张签证就是生的希望。当时,许多国家对这群难民紧闭大门。就在犹太难民陷入绝境之时,中国却向他们伸出了温暖的援手。当时,犹太人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上海。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没有被歧视,没有被冷漠对待,反而得到了许多中国人的热心帮助,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电影展映会上,学校领导借影片传递精神火种——法政国际教育创始人、北京王府学校总校长王广发先生,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法政集团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世界教育论坛(FWE)董事兼执委会副主席潘军女士,北京王府校区执行总校长衡孝军先生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诠释爱国主义,以历史镜像叩问和平真谛,引领在场师生思索跨越时空的人文关怀。
法政国际教育创始人、北京王府学校总校长王广发
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法政集团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世界教育论坛(FWE)董事兼执委会副主席潘军
北京王府校区执行总校长衡孝军
如何将电影艺术更好的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此次影展的主题之一。主办方还特别安排了“拍出你的故事”主题对谈环节。特聘请我校电影专业教师王璞和王府学校初高中执行校长助理袁畅博士与学生进行深度对谈。
电影教师王璞
王璞老师从纪录片的艺术价值切入,阐释其在电影艺术中的独特意义,介绍北京国际电影节与”FIRST”青年电影展在影视界的重要地位,鼓励同学们拿起手机记录生活,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他还现场放映了我校电影班历届学生的作品集,成熟的拍摄技巧与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近年来,我校多名高中学生被纽约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电影系录取,捷报频传,为电影教育成果写下生动注脚。
初高中执行校长助理袁畅博士
袁畅博士以历史学者的视角,深度解构影片的教育内核。她回溯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指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华民族始终以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坚韧精神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追求和谐共生的理念,蕴含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处世哲学。她希望青年学生通过电影,对现实中的种族冲突、战争动荡产生同理心,理解他者之苦,进而思考和平的本质与自身的责任。

学子们在对谈环节中积极互动
得益于北京国际电影节姜文主席的推荐,《上海馀生》让中犹携手守护人性的历史在银幕上重焕光芒。影片的播放在我校初高中学子中引发了强烈共鸣——有的同学将同理心内化为行动自觉,视影片为精神号召;有的同学对宽容与人道主义有了全新认知,反思当今世界的难民问题与种族歧视;更多同学将影片视为历史警钟,时刻提醒自己铭记教训,珍惜和平。初高中学子用全英文写下充满思辨的感悟,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担当,正是电影育人成效的生动写照。
当最后一格胶片在荧屏里流转,演播厅的灯光重新亮起,学生眼中的光芒依然炽热。这场以光影为纽带的精神之旅,不仅让历史记忆在影像中重生,更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了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种子。
电影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既是映照历史的后视镜,更是照亮未来的探照灯。当年轻一代学会用镜头捕捉人性之光,用心灵感悟时代脉搏,便是对世界最动人的回应——这束光影,终将在岁月中持续闪耀,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