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娃自组团队出校刊,才华初绽
托起领导力:
俯首甘为学生梯
“PYP的孩子经常会用图文并茂地形式展示自己的想法,他们有很多机会在班内、年级内、甚至整个学部内,同其他学生自行组成小组去完成某一作品或项目,所以早在1年级时就已表现出了一定的领导力和行动力,自发创立编辑社其实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PYP课程十分注重过程培养和激发孩子的领导力及内在驱动力,课程内容循序渐进,一以贯之,PYP的所有老师都在竭力给孩子搭建一个平台——当他们有任何想法时,会第一时间助力实施,所以孩子们才会有进一步实施的空间和动力。”Hannah老师介绍。
学生可能会忽然跑过来要A3纸和可以张贴海报的墙位,老师就会立马支持和协调,“感觉娃们就像我们的小Leader,我们所有教师都在听从指令行事~”Hannah老师笑称。
于老师们而言,成就学生就是默默守护,有需要随时现身,支持但不包办。
所以,当编辑社主创们去各班征集故事素材,大方自信地做全英文宣讲时,或是合作策划校刊内容,不舍昼夜地碰撞想法时,都会看到至少有一位老师站在学生身后的角落里,颔首倾听,微笑不语。
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以打破学科的方式得到各方能力的锻炼和成长,也促成了家长们“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的由衷惊叹。
当老师最大的风险:
每一天都有可能被“融化”
“孩子们知道这个东西很便宜,且已经查好价钱,希望在不给老师带来任何负担的前提下,只要一份能同时给自己带来惊喜和荣誉的小玩意儿,那一份单纯、真诚和善解人意,能瞬间将任何人融化掉。”Hannah老师说。
其实,追其源头,包括领导力在内的诸多素养的形成,是源于早在学生孩提时期就已有植入,所有花开都离不开最初的播种,细心的Faysal老师就捕捉到一个有趣的发现——
班里很多英语表达好的孩子都是从王府幼儿园升上来的,编辑社就有三分之二的成员毕业于王府幼儿园。
这些王府“老生”不仅在英文表达上更加流畅自如,而且在校园内都不约而同地有着一种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Faysal老师常会看到:
学生站在乒羽中心指着下面的幼儿园讲着自己曾经的班级和老师;
会指着演播厅大舞台,骄傲地分享自己幼年参加“小小演说家”时的场景;
会像学校的主人一样向新入校的学生介绍校园;
会对学校的各大场馆如数家珍,并“贴心”地告诉外籍老师周末去哪个场馆运动,人少且健身效果最佳……
很多暖心小事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予老师们本就柔软的内心致以温柔一击。
“我觉得我的跑步速度更能胜任Door Holder”;
“为什么上个月他做了数学组长,又做了Line Leader,这个月就不让我兼任两个呢?”
“你确实提出了一个好问题,这里可能有漏洞,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