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班生转换“赛道”,感受王府个性化成长服务的温度
当教育焦虑裹挟着无数家庭时,部分厌倦千篇一律“内卷”教育模式的家长开始寻求”赛道”转换,这背后往往藏着家长各自不同的纠结与期待。
在北京王府实验学校小学部,一群从国外、外省市、北京市公立学校转学而来的插班生,用他们真实的蜕变故事,诠释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在这里,没有千人一面的”流水线”,只有以温度滋养成长的个性化教育服务。
Mia和Oscar是姐弟俩,他们目前分别在小学融合部的四年级和二年级就读。
去年9月,Mia和Oscar从加拿大回国后,加入王府大家庭。
“孩子从小在加拿大生活长大,但我们认为熟练的掌握中文,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王府不仅拥有非常优秀的师资,多元的课程体系和教育理念,而且很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这些关键点都是促成我们做出最终择校决定的重要因素。”Mia和Oscar的妈妈王女士在多方考察后,找到了王府这所心仪的学校。
刚入学时,姐弟俩的中文和数学基础都有些薄弱,学部针对这种情况开设的学科“提高班”正好可以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弥补暂时的短板。
对于综素部四年级卢同学的父母而言,孩子每天清晨开开心心去上学的情景,是曾经难以看到的画面。
妈妈至今还记得儿子以前对于上学的抗拒,“以前的学校老师只注重学习成绩,班级氛围也缺少关爱,孩子对待上学更像是完成任务。”
从贵阳公立学校转入王府后,令妈妈意外的是,卢同学“丝滑”融入,没有任何不适应。
第一次住校每天给妈妈打电话,再也没有以往对学校的吐槽,取而代之的是“学校餐厅的饭菜很好吃,还有专门的清真窗口。我很喜欢班上的老师和同学们,他们都很友善,我的生活老师对我很照顾……”妈妈的焦虑彻底放下了,还想和儿子多聊几句,电话那端的孩子却着急说“拜拜”,要去和小伙伴一起玩了。
刚入学时,卢同学在英语学科遭遇了挑战——外教英语课几乎都听不懂,更不敢开口说。
综素部从四年级开始英语分层教学,还有英语“提高班”的辅导,卢同学在英语老师的帮助下奋起直追。课间休息时,常见到外教Cherry老师在教室辅导卢同学的身影。
卢同学的妈妈说:“王府的老师们对学生是鼓励式教育,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让孩子觉得哪怕自己基础薄弱,但这并不是不可战胜的。这种氛围下,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都明显建立起来。”
如今,入学未满一个学期,卢同学在英语课上变得舒展自信,课堂上积极互动,大胆开口讲。
教育不是强行灌输,而是点燃火种。转校生的“丝滑”融入,是感受到了学校、老师、同学带来的安全感,被爱滋养的灵魂,终于激发出蓬勃的向上生命力。
在采访中,家长们不约而同提到的高频词汇有:尊重、鼓励、温度、有爱。
这些词汇的背后,有面对孩子提出的“奇思妙想”问题仍旧耐心解答的老师;有孩子生病了殷切关怀的问候;有在孩子怯懦时一个坚定鼓励的眼神;有对孩子取得微小进步时老师真诚的肯定……
正是这些细节,汇聚成王府教育特有的教育生态。在这里,允许每一个孩子开出自己风格的“花”,学业能力与身心健康并不对立,文化传承与国际视野本就相生相伴。
当这些曾辗转于不同教育路径的家庭,在王府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或许正印证着那句古老的智慧:通向罗马的道路千万条,而教育最美的风景,永远在尊重个性的路上,唤醒生命本来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