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锐减!她能走进超难录取的卡耐基梅隆原来是因为…

 

卡耐基梅隆(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是许多立志科研的人梦想的世界学府,据了解,每年只有前2%的学生才能拿到CMU的录取通知书。在2027届录取中国学生数量锐减的情况下,我校孙千然同学获得了该校生物专业的offer,完成了她初中时就设定的梦想。

深爱计算机的她为何选择了生物?这一切要从她2020年刚刚来到王府学校时说起。

 

01

唯一会读教材的学生

 

初见千然时,班主任付老师有点小惊讶:这个同学去图书馆借到了高中数学体系涉及的所有教材打算回家读。这让付老师很不解,因为很多教材是她已经掌握或者到高三阶段才会学到的知识,但千然表示,她要知道自己目前学习的知识从何而来,又要到何处去。

付老师说,千然这是她在王府8年职教生涯中唯一一个会读教材的学生,她上课提出的很多问题,有一些甚至是老师备课都没有备到的知识点。“三年相处下来,每个老师都很喜欢千然,教这样的学生,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相长。”

不论是标化还是体育她都拼尽全力想要获得那个最好的成绩。拿A并不难,但难的是门门A+,这份执着和坚韧给老师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有时候看到她在图书馆里一坐便是好久,虽然不知道她被什么有意思的事情牵绊了目光,但看着她埋头深思的样子也觉得周围安静了不少;有时候是在操场上,看她为了800米考试而每天中午坚持锻炼,即便是气喘吁吁地,依然步履不停。“如果没有达到目标,那就是努力得还不够。”千然一直这样坚信着。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样读教材对知识刨根究底,力求事事达优的行为过于“内卷”,但其实她并不是在刻意地争取什么,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想要达到自洽的标准,让每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目标得以实现。

 

02

理工女的执着和成长

 

世界上永远不乏侃侃而谈的梦想家,他们从少年时就开始叙述自己伟大的理想,一直细数到垂暮,千然却相反。她很少提及几年前就种下的那个“卡耐基梅隆”的梦想,而是一直理性地规划着自己的升学路线,按照老师的要求,刷新着成绩和一切目标条件。

 

▲千然去成都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参观

说起卡耐基梅隆,似乎有点“命中注定”的意味。在千然成长的路上,一直不乏优秀的学长学姐,而他们在升学时大多都选择了这所顶尖院校,这也让当时还在初中的千然非常好奇,这所学校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吸引到这些让她一直视作榜样的人,于是她早早地便确立了目标院校。

卡耐基梅隆有着世界闻名的计算机专业,这也让一直对编程感兴趣的千然向往不已。2020年,来到王府学校之后,她也先后报名了两门计算机相关的AP课程,由浅及深地进行了系统性学习,直到高二那年的一次生物课让她发现了“新大陆”,一个关于未来专业的规划也由此更加清晰。

“张老师的课特别有激情,她对生物的热爱也深深地感染着我。我一有问题就会去问她,有时候一坐就是一个小时,张老师都会很耐心很细致地给我讲。”

之后,千然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了几项生物方面的学术拓展活动,没想到都有很大的收获:美国生物奥林匹克金奖、澳大利亚生物奥林匹克最高奖、HOSA生物全国金奖……随着各类奖项收入囊中,她也确定了,这就是未来要努力的大方向。

学习生物就意味着要放弃计算机吗?并不是这样。在千然看来,生物和计算机之间有很大的结合空间,比如去年DeepMind官宣,人工智能系统AlphaFold可以预测出2亿多个蛋白质结构,也标志着我们已经迈入数字生物学的全新时代。

当下的环境瞬息万变,我们还有很大的未知空间值得探索。千然相信生物的发展前景,也非常确定生物对于未来世界的重要性,这并非大疫三年后才有的思想觉悟,这是一个关于未来的长久规划,也是一个小小科研人正在燃起的希望火苗。

 

03

多元的课程与闪耀的学生

作为一个“社恐星人”刚来王府的千然多少有点不适应,也并不打算在人际关系上深度钻研,所以很少加入同学们的课余热聊里。

但现在,友谊成为了她在学校的最大收获。千然说和同学们相处也拓展了自己世界的边界,“逐渐了解一个人是一个很美妙的过程。”

▲千然和小伙伴们

在学校期间,千然主持了学术会议“Applying Quantitative Method to Interdisciplinary Context ”的分会场。这是学习AP research和IPQ的同学们进行的一次学术融合活动,在那次活动中同学们共同探讨了六个不同领域的研究报告,其中“同等培养条件下的菌基因在有无毒素环境下的差异表达”和“益生菌在何种程度上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抑郁症”两个课题让千然印象十分深刻。“这次活动让我能够快速探索了多个课题,不仅让我意识到自己更喜欢什么,也让我深刻地直面了自己还有太多东西要学习的现实。”

在一次次活动中,千然不断地充实了自己,她也逐渐对自身之外的人、事、物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也更加愿意对不熟悉的领域多多尝试。

班主任付老师也见证着千然三年来的改变,对她每次课程和活动上散发的光芒感到欣慰。

还记得那是一次AP微积分的presentation,付老师去现场旁观,到千然上场时付老师起初还略微有些担心,但看着千然全程用自信且笃定的气场,讲述着自己的所学。一瞬间,图书馆里沉默寡言的安静形象和眼前正在闪光的女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都是真实的孙千然,是厚积薄发的力量,也是热爱带来的无限动力。

“王府的AP seminar课程锻炼了我在人文社科方面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了做好一个performance task,她自选角度,仔细阅读了20份文献,然后进行分析,提出论点并总结。同时这份研究报告也得到了出版商《Springer》的收录,并且开放获取。

 

▲千然的研究报告被出版商《Springer》的收录,并开放获取

对千然而言,她享受这个剖析的过程,也享受着自己的小“强迫症”。“我一定要看清事物的全貌之后才会有清晰的判断”,虽然这样的“刨根究底”会消磨太多的时间,可能也会陷入“一条道走到黑”的误区,但这样乐此不疲的探究精神也正是一个未来科研人首先需要具备的素质吧!

 

一个人的职业寿命有多长?倘若60岁退休,一般可能也就三十余年的时间。但对一个科研人、一个探索者、一个冒险家来说则是无穷无尽。

我们喜欢看到一个又一个学生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也欣喜听到他们打破桎梏拥有新的感悟,这样的历程在千然今后的生活里还会带领她收获更多。

回到刚刚收到offer的那一刻,问及那时的心情是不是很爽,千然笑了笑说,很爽倒是没有,但那一刻,她对未来的生活立刻充满了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