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载珠宝设计梦想终成真!罗德岛女孩眼中的「艺术理想国」

很多女孩在小时候都会对首饰、珠宝等装饰爱不释手。

她们总喜欢摆弄身边一切琐碎的小物件,一块布料、一堆珠子、一根铁丝,甚至要被家人丢掉的废纸壳废塑料,都会成为她们手里珍藏的宝贝,拿去重新“组装”,手工制作成戴在手上、挂在身上、装饰洋娃娃或是摆在屋子里的小装饰、小摆件。

你能想象到,这种看似寻常的小爱好,经过认定、坚持和一路的培养挖掘,竟能成为推开世界一众顶尖艺术高校的敲门砖吗?

她叫刘奕杉,就是一个从小喜欢摆弄珠宝首饰的女孩,凭借对珠宝设计的坚定追求,现已被罗德岛设计学院、芝加哥艺术学院、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等美英多所世界一流艺术院校录取。

“我要做珠宝设计师”

刘奕杉与珠宝的缘分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三岁起,奕杉的外婆就常带她去珠宝店看首饰。

还没有柜台高的小娃娃每当走到柜台前,都会瞪大眼睛专家范儿十足地认真挑选,一副“内行人”的模样常常让店员们忍俊不禁。

上小学以后,美术课便成为奕杉最喜欢的课程。爱上了线条、色彩和手工的奕杉,顺理成章地加入了学校每周板报的设计和绘画,还加入了油画社。

刘奕杉小时候制作的手工制品
当奕杉的妈妈忽然意识到,家里已经到处都是女儿做的模型和小物件时,才忍不住好奇地问到:“你以后的梦想是什么呀?”

本以为女儿会说出“画画”之类的模糊答案,而奕杉却十分明确且坚定的回答:

“我要做珠宝设计师”。

当时的妈妈本还有些半信半疑,直到奕杉翻出自己的“设计本”——满是与珠宝设计相关的绘画底稿,才真正相信了女儿的想法。

「搭便车」竟搭上「宇宙飞船」

儿时的经历,让奕杉的心中埋下了珠宝设计的种子,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幼年的坚持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消逝,而是随着知识的积累,兴趣愈发浓厚。
“我感觉自己很幸运,在其他同学还在为未来方向而茫然或是纠结的时候,我已经在遵循目标前进了。”
当然,目标明确的女孩,能最终推开“设计界哈佛”的大门,刘奕杉的「幸运」绝不止于此。2019年,希望找到能满足自身艺术发展需求学校的刘奕杉走进了王府,而让她没有预料到的是,一所学校能带给她的成长,「却要远比她想象中的多得多」。

“我在九年级时入读王府学校。那时选择来王府是因为听说这里开设了「非常久的艺术项目」,设有「专门的艺术班」,可以兼顾常规课业学习和专业课学习;来到王府后,学校的走班上课机制和系统性的课程设置真的帮了我太多,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作为学校的教学特色,走班上课机制的确已让大批的王府学子受益,学生不仅可以在专业教室与教师进行充分交流,还可通过与不同班级、专业、甚至年级学生的广泛接触,增进学生间相互切磋、交流的空间。跳出原有公立学校的固定班级模式,踏入全新的学习机制,这对于一个需要在更自由环境下广泛汲取灵感和思想火花的艺术生来说,无异于如鱼得水

“走班上课在保证我文化课成绩的同时,给了我「最大程度上的自由」,让我可以兼顾专业学习。在王府的经历也让我愿意更加积极的和老师、同学以及学长学姐交流想法,同时也培养了我「独立创作的习惯」。”
就这样,奕杉按照更科学的教学设计轨道,以自己的节奏,循序渐进地逐步实现艺术的丰盈。
高一的造型基础、设计基础和艺术理论课为她接下来两年的专业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二时,奕杉毅然选择了难度更大的AP 3D课程,并从中深刻体会到了绘图和动手制作的差别;高三通过AP Drawing课程学习以油画为主的绘画练习,绘图能力大跨步提升……与此同时,全面的文化学习也为最终的标化成绩做好了铺垫。
“高一筑牢的基础,让我以后无论选择向哪个方向发展都不会太吃力,伴随着高二数学课的开展,我还结合数学知识进行了模型设计,使成品的制作获得了老师的认可。这三年的美术课程令我受益匪浅,获得了许多专业上的知识和灵感,我感觉来到王府,就像是「搭便车」搭上了「宇宙飞船」……
其实远不止如此,王府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也在无形中以奕杉不易察觉的特殊方式,「滋养着她的艺术之路」。
高一时奕杉参加班级移动板报设计,艺术交流有了新的出口,“我能感觉到,当大家的想法都汇聚在一起后碰撞出的火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从小就喜欢跳舞,并已达到中国舞九级水平的奕杉在高二时加入了舞蹈社团,还在各个大型校园活动中表演,“这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作为集体中一员应该拥有的责任感”。

进入高三后,奕杉正式加入了排球校队,运动中的体魄更加活力十足,让奕杉每天都神采奕奕,也更让她明白了团体作战中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所有的这些经历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奕杉对艺术的感知,逐渐丰满、成形的艺术世界有了灵魂和统帅。奕杉的班主任史老师曾评价说:“刘奕杉对艺术有着纯粹的热爱和执着,她在珠宝设计和三维立体设计中有强烈的兴趣和天赋,是最具创造力的学生。”

“天赋”的比重几何,会真正成就一个人多少,确实很难衡量,但追随奕杉的成长轨迹,对这“创造力”的根本来源,我们似乎能够找到答案。

生活 × 艺术,是一缕阳光

如果说3岁时喜欢把珠宝首饰戴在身上是奕杉对珠宝设计的原始兴趣,那么,「对手工配饰的外观美及其所蕴含的寓意以及对各种手工工艺的好奇心」则是奕杉对珠宝设计学术追求的根本来源。闲暇时喜欢参观珠宝品牌展览展览的奕杉,常常被设计大师的手稿、精湛的工艺和前卫的造型所深深吸引。

无论是拉斐尔的真迹、梵高传记的光影展,还是达利的手稿绘画和埃利亚松的装置,不同的思考方式和风格各异的作品都带为她带来对艺术的无限感知。

由此,在奕杉的申请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包豪斯、巴洛克等不同流派和艺术风格在她的作品中烙下印记。

奕杉认为,“珠宝”的体现形式无论是否具有穿戴性,都可以通过其与人的联结展现对大到社会问题小到个人灵感的思考。所以在她的设计作品中,也可以看到能够反映社会现象、探讨社会问题、超越艺术作品本身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

设计作品“盲盒”从社会消费心理学角度出发,反映了现代人对满足获得瞬间快感的消费需求。“很多人都喜欢购买盲盒,我就是一个盲盒收藏家。当打开盲盒的一瞬间,存粹快乐的幸福感可以瞬间达到峰值”,经过一番校园调研的刘奕杉介绍说。

在奕杉设计的装置中,她通过球体、圆环、硫酸纸等物料的拼接,组合成不同球体可各自独立运行的运动模型,用以象征宇宙星体的运行模式,并以此来表达个人与群体间的关系。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轨迹,就像天空中的每个星体都有不同的运行轨道,但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或其他看不见的联系,就像万有引力对于星体的影响一样,都在无形中影响和制约着彼此。”——刘奕杉
艺术设计成为奕杉传达信息、打破传统思维和表达生活态度的重要渠道,犹如平淡生活中的一缕阳光,让美丽灵秀的女孩能寻着这丝温度,挣脱束缚。

艺术的深处闪现着「哲学」的影子

通过申请作品的展示,奕杉展现出了自身如何认识生活、解构生活的方式和能力,也让人看到了深藏于她小小躯体之内,强大而又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如果说优秀的文书和出色的作品集是吸引招生官眼球的关键,那么,艺术力背后的思想深度才是决定是否能获得顶级艺术院校青睐的最终通行证。

在大学申请中,罗德岛设计学院的试卷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

设计一个艺术作品,以此来诠释“短暂的”和“有形的”这两个概念的根本含义和内在联系。
对此,刘奕杉经过了一番反复思考,她最后选择设计制作一个动画视频。视频描述的画面内容很简单——一个行走的人在进入一个大门后消失,随后从一个角落中爬出,最后出现在一只大大的眼睛里。在视频的结尾还用英文写着这样一句话:

“He is gone in the moment, but exists in your mind forever”(他在此刻消失,但永恒存在你的意识中。)
简单视频的背后,却关联着强大的逻辑,康德哲学领域范畴的统觉理论和自我意识理论贯穿其中。
“当人物进入了‘门’,这意味着这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视野中消失了,但留下了记忆的痕迹;当人物从空白的屏幕爬出,此时这个转折点已经完成了透视转换,人物实际上是在另一个人的意识中继续‘行走’,而不是客观上真实的运动;随着透视开始后退,整个画面开始收缩,此时,这个人就像一个影子,反映在“另一个人”的瞳孔里……”
奕杉说眼睛是人们观察事物和接收图像信息的原始媒介,她希望通过视频方式,阐述从“知觉”的客观存在和物理状态,到“统觉”的主观意识间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将成为人们内心主观世界的一部分”。
康德曾指出,为了得到关于包括人的自我在内的任何特殊存在的知识,感觉与理智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康德把“统觉”理解为一种纯粹理智的认识形式,认为它是“自我意识”的最高的统一功能,由它建立起“对象”的客观性。康德认为自我意识的绝对统一性是一切客观性的最高条件。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真实存在及其在他人意识中存留的认知、记忆,构成了一个人的全部存在。”刘奕杉说。
深度的逻辑思维、扎实的理论知识、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和敏锐观察……这些闪光点都与其梦校罗得岛设计学院的人才需求标准不谋而合专业课程、校园活动、学校图书馆、艺术展览、影像资料……所有这些无一不成为奕杉汲取营养的源泉,珠宝的历史、当代艺术家的思考和未来珠宝设计的无限可能性,都在吸引着她向珠宝设计的「更深层次领域」迈进。

带着感恩与执着

继续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生活中的刘奕杉喜欢收集各种琐碎材料和小物件,颜料、布料、水晶泥、钢丝、耳钉针、乐高玩具……任何生活中的小材料都可以在她手中「化腐朽为神奇」。她也经常会动手做一些小首饰、小配件送给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

在谈及高中三年学习生活的感受时,奕杉提到最多的话题是「感恩」。
奕杉介绍说,学习期间遇到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平衡作品集设计和课业间的时间,“所幸班主任老师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包括材料提供和专业建议,还有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帮助和督促”;“我也很感谢年级组提供的场地,让我在学校也能拥有一方能够独立制作的小天地,完成我的作品集……”

在艺术设计方面,奕杉从最开始的照葫芦画瓢,到能够主动去尝试实践自己的想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创作思路的逐渐成型离不开课任老师的细心指导和帮助”;

当回忆起升学指导老师如何一遍遍地引导自己反复修改文书时,奕杉的表情显得「尤为郑重」:

“正是这些无数次的推翻又重来,才能最后帮助我打磨出一份包含了我的思考、成长、透露我未来发展潜力的文书,强有力的语言无疑对我的申请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在憧憬未来留学生活时,刘奕杉表示希望前往罗德岛设计学院就读,去那里学习更多的珠宝设计及金工技能,形成艺术创作应有的思维模式,更好地掌握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从更多角度得到对美的理解。
“我对珠宝专业这个大方向的选择不会变,我会在大学生活中力探索出自己未来在珠宝专业里的细分方向,找到一份属于我自己的答案”刘奕杉说。
儿时的兴趣爱好能得到一路的「呵护」和「滋养」,最终可以顺利地「开花结果」,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刘奕杉的成长故事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在17岁最美丽的花季,「一个期冀了14载的珠宝设计之梦终于如愿以偿」。

当梦想的种子已经深埋,一方真正「优质沃土」所能体现的价值,就是「让一切未知,变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