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可期|泊芩与琴的结缘路

导 语

 

秉持“一体两翼,多元发展”的育人理念,北京王府外国语小学部素质课程为王府学子插上了艺术和体育的羽翼,让孩子们不仅学识渊博,更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充盈且自信的精神世界、内外兼修的综合素养。

现推出《少年可期》素质课优秀教学成果展播栏目,一起领略王府学子的艺体风采。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6.3班姜泊芩妈妈

机缘巧合,2017年伊始,在高霁老师的点拨下,泊芩开始接触古琴至今,转眼已四个春秋。

四年来,琴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从茫茫大地之散音,到泠泠天籁之泛音,再到手指与天地交合之按音,每一天,她都在天地同和中,穿越古今、超越自己。

  泊芩并没有为了演出或比赛而“刻意习练”,而是令人艳羡的“物我两忘”。她是个内向且不善表达的孩子,唯有指在弦上时,我分明感受到,她心中有爱、眼中有光。

▲泊芩和同学的雅集表演

  早些时候,经常听她抚那些短小洗练的曲子,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的《静夜思》,无限留恋而诚挚动人的《阳关三叠》,精致婉转而雅兴浓淡合度的《良宵引》……每一曲背后,或是一首古诗,或是一段佳话。琴,确是凝聚了太多的文化内涵。

后来,《梅花三弄》《流水》《广陵散》……这些如雷贯耳的古琴名曲,也都渐次在她的指尖流淌开来。学校的元旦文艺汇演、六一文艺汇演、古琴雅集、昌平区学生艺术节、疫情期间的云端艺术节,处处有她婉转的琴声。而最让我感动的,无论怎样的场合,泊芩还是那样的“物我两忘”,沉浸在自己的古风雅韵中。

我想,这才是琴赋予她的真谛吧。

▲泊芩和高霁老师在一起

  清风细雨,润物无声。泊芩在琴曲的滋养中,也不断延展着对中国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的理解,不断探求着自己对中国悠远绵长的音乐历史的洞悉。

把琴弹好,懂得弦外之音,这就需要深厚的阅读积淀与内在修养。诚如老师所讲,“其中的君子之气,不管是已经学过的《流水》,还是现在正弹的《广陵散》,包括以后会弹的《离骚》《胡笳十八拍》等等,都需要有对文化的深入理解,才能弹出共鸣。”

每一首新曲,都会翻开她新的阅读篇章:一边是《红豆词》,一边是《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一边是《广陵散》,一边是《聂政刺韩傀》,甚至《史记·刺客列传》。

▲泊芩和同学们在校园抚琴

  如此古老而又小众的乐器,泊芩又是缘何与它走得如此之近、爱得如此之深呢?在和她闲暇时的聊天中,我也慢慢了解了个中原委。

  “最初是觉得好奇,那么小、只有七弦的家伙,真的能奏出旋律吗?”她如是说。“慢慢弹下来,觉得琴和自己越来越有缘,非常符合我的性格;而要想弹出好的曲子,也必须要让自己的心真正静下来。我们相得益彰,愈来愈有默契,甚至那些还没学过的曲子,听了上句,我竟能感受到下句的音律,非常不可思议!“
  她还欣喜地告诉我“心情不好时弹个曲子,就像和朋友说心里话一样,很快就能让自己愉悦起来。”
  孩子,我真为你骄傲!你讲出了艺术的真谛:所有伟大的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都是在和高尚的人对话。

  以琴声、琴韵为引,博大的中国文化、艺术、历史、典籍从此在你的世界里铺陈开来;以你的自我热爱为起点,搭建独特且完善的知识图谱,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若世事浮躁,惟愿你“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高霁老师寄语:

  教泊芩弹古琴,是偶然的发掘,更是注定的缘分。
  二年级时,这个熟读《红楼梦》的小女孩来到了我的音乐课堂。话虽不多,却难掩书卷之气;温柔如水,却流露出对传统音乐的热爱与执着,像蔡文姬、林黛玉等古代才女一般。我欣喜地发现,这是一个弹古琴的好苗子。
  学琴四年以来,泊芩身上的踏实与稳重,热爱与感悟,思考与求索,在日积月累中,转化成岁月给她的一份礼物,积淀在她的少年时光,伴随成长,受益终身。
  我问泊芩“弹琴对你意味着什么?”她答:“古琴是一位朋友,陪我回看历史,并伴我终身前行。”泊芩,一路走来,你可以在舞台上闪耀芳华,在比赛场上斩获荣誉,但作为老师,最欣慰的莫过于听到此话,让你在向外绽放的同时,更有向内的求索,如不竭之泉水,生生不息,绵绵不绝。
  太古之音,今有传人。愿内心丰盈的你有琴为伴,幸福一生!

投稿|艺术中心

编辑|晓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