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二(8)班赵禹丞家长来信

编者按: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带领和指引。这个“教师”,不仅仅是学校里专业的“传道受业解惑”者,还有孩子的父母,以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

我们常说的“家校共育”、“家校合力”,到底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该是怎样的角色和比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该怎样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表率,带给孩子正向的引导呢?

二(8)班赵禹丞同学的家长,对此做了很好的思考和实践,现分享给大家。

▲ 赵禹丞(右二)与家人的幸福合影

一、关于境教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有密切的联系。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会不自觉的起到榜样的作用。在孩子用询问的眼光注视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时候,父母总是最先被孩子无条件的认定和模仿的。

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否则,一些不良的言行、观念一旦印入孩子心中,不但难以磨灭,而且还是今后和父母产生情感障碍的潜在诱因。同时,又常是导致孩子自悲、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病态心理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

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所谓的重视程度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物质投入,更多是对孩子心理的关爱和呵护。

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事,否则孩子就会片面地认识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会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所笼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乐。要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让他相信自己有力量完成某项任务,即使这项任务带有挑战性,要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来讲,只需一句话,那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关于身教

小学二年级,正是逐渐适应学校生活的年龄。孩子开始慢慢地有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懵懂和感悟。这个年龄也是培养孩子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年龄。而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本教材。因此,我和孩子的妈妈特别重视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也特别重视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

首先,在思想上,我们努力与孩子一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会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从做人、礼数、修养等多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通过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小培养自己的人生格局和行为标准。我们会经常叫上孩子听读一些励志的书籍。包括历史典故、名人传记等,并通过事后的相互分享及延展阅读,为孩子灌输一些浅显的人生道理。告诉他,什么事是能做的,什么事是不能做的,遇到问题,应该从哪个角度去试着分析和思考。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阅读能力、总结能力和分析能力。而我们也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孩子旁听,从而让孩子从小就能明辨一些是非。

其次,我们会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养成好的作息习惯,积极锻炼身体,让他和我们一起做一些家务事,譬如择菜、洗碗、扫地、洗衣服等,让他学习一些和他年龄相匹配的生活技能。

三、关于言教

我与孩子妈妈从不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孩子成长的唯一维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言一行引导孩子对世界、社会的认知,从而带动他对知识的兴趣。因此,我们会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他多看、多听、多了解、多接触,从而挖掘他的兴趣点,加以引导,从而形成自我梦想、行为观念等。我们也从不简单粗暴地阻止他玩游戏和学习其他业余爱好,而是告诉他这些与学习的区别,从小就培养他学习一些简单的时间管理的方法。

总之,我们希望在他这个年龄,更加重视在德育方面的培养,重视对好习惯养成的训练。我们始终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孩子在懂事理、明是非、知对错的前提下,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伟大的梦想,而这才是孩子日后成长中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准则。

文/赵禹丞爸爸

编辑/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