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孔子诞辰2568年丨“与孔子相遇”—北京王府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主题讲座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诞生。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尊师重道,提倡“有教无类”,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推动了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发展,他也由此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图为全体师生起立诵读论语片段

2017年9月25日,为纪念孔子诞辰2568年,北京王府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在国际会议报告厅组织召开了“与孔子相遇”主题讲座,六七八年级全体学子参加了本次活动。

孔子生平


“孔子一生为人,即在悦于学而乐于教。人之不知,亦当指不知此上两端言。故又曰:若圣与仁,则我岂敢。我学不厌而教不倦。……孔子生前其道不行,又岂孔子之过?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此即天命之所在矣。人之为学,又岂能超乎其天之所命。……知天法

天之道,其要乃在此。”

——钱穆《论语新解序言》摘引

活动伊始,初中部赵副校长登台将孔子生平故事娓娓道来,与大家分享了孔子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

名字由来: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青年孔子: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

从政经历: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检法司最高长官);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孔子执政仅三个月,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设置送鲁公美女良马从而让鲁国国君沉溺于酒色中这样卑鄙的计谋,以此挤走道德至圣的孔子。

深远影响: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经》、《尚书》,定《礼记》、《乐》,序《周易》,修订《春秋》。

观影活动

电影简介

《孔子》是一部2010年的传记历史片,由胡玫执导,周润发、陈建斌、周迅、陆毅、姚橹、任泉等主演。电影讲述了东周末年,诸侯割据,相互征战。孔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地和整个时代抗争,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为了让同学更加真切的感受孔子,活动中同学们观赏了电影《孔子》的精彩片段。从孔子得鲁公重用、废活人殉葬制度、挽救漆思弓、收尾门徒,到齐鲁夹谷会盟展现外交家风采与智慧、不费一兵一卒收复鲁国失地,同学们见识了孔子从政的智慧与仁爱,观影中也不禁想起热烈的掌声。虽然《孔子》这部电影“未竟其功”“想象远多于体会”(台湾学者薛仁明评价),但并不妨碍人们对孔子的缅怀与追念。为了遇见更真实的孔子,赵副校长与孩子们围绕《论语》开展了精彩的对答。

精彩对答

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有何总结?如何看待孔子对治学与为人的关系?孔子对于孝、信、礼、仁有何阐释?面对一连串的提问,各年级同学们不甘落后积极举手回答。“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面对第一个问题,六年级的一位同学率先用流利的回答赢得了全场掌声。随后,针对每一个问题与同学们的回答,赵副校长用名言联系现实校园生活展开了细致入微的讲述,让大家对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句有了更深刻、更新鲜的理解。

王府校园孔子像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八》)无论是求学之路,还是为人师表,每一位同学与老师都可谓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对于知识的追求与对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从未停止。对于孔子其人的感悟与理解,希望大家能在今后自己的不断探索与思考中,精进日深,也不负夫子的一番期待,“朝闻道,夕死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