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艳:关爱学生,从尊重与宽容做起|“师德标兵”专栏

shi de biao bing
师 德 标 兵

英语组 于小艳

关爱学生,从尊重与宽容做起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孩子们的求学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所以给孩子更多的微笑,严而有爱,是大爱。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关爱。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起步于互相尊重。尊重是不分交往双方的地位、亲疏、学问的多少,即对每个人都应该真诚相待、谦逊有礼、公平公正。在现代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做到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承认,尤其是教师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是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对学生有管理教育的权利,有按照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塑造学生的权利,但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尊重学生时,学生会把他们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的尊严丰碑便也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

维护学生人格尊严,关爱尊重学生,还体现在体谅和宽容学生上。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严格要求学生是一种爱,但要严而有度,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对他们采取宽容的态度。宽容是一种积极、有效、高层次的教育态度,它要求教师真心爱护自己的教育对象,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所以,教师的宽容从某种意义上讲,恰是治疗学生思想疾病的良方,同时也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强思想感情的交流。

在学生出现过错时,教师应循循善诱,心平气和地帮助他们认识缺点或错误,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切忌与学生计较、跟学生过不去,因为他们毕竟是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教育是高层次的有效的教育章程,因此,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情感的渗透和感化效用,运用多种方法把自己的爱传递给学生,让其感受家的温馨,从而滋润他们的心田。

一、尊重学习困难的学生

十个指头都不会一般齐,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的“发展期”也是不同的,而同一学生个体本身也存在学科之间的不平衡。

学困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培养他们,以便他们在学习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

教师只有尊重和爱护学困生,才能引起师生情感共鸣,使他们恢复理智和自尊,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从而转变为人们期待的好学生。对于学困生,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既要了解自身原因,又要了解家庭原因;既了解生理原因,又了解心理特征,以便对症下药。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聪明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其聪明表现不尽相同。学困生也肯定有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这就需要教师去发现、去捕捉“闪光点”,及时给予真诚的表扬,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体会到老师的一番爱心、诚心,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在对待学困生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尊重个性特别的学生

人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就性格特征而言,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静稳重,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等,不尽相同。而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就缺少灵性。

作为教师,对于学生正当的爱好,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并加以重视和培养,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因为爱好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最直接的动力。对孩子的个性尊重远比传授他们知识要重要的多,个性化的基点是孩子真正的内在个性体现。

在我们还没有把握判断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有没有价值的时候,先别擅自下结论。教育者只能尊重而不是外在干预甚至是粗暴的强加。要知道,尊重个性才是教育的核心。

三、尊重犯错误的学生

学生常常会犯错误,教师的批评教育只能是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而不能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应跟学生站在同一个立场上,去跟学生所犯的错误、存在的毛病作“斗争”,万不可迁怒于学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长的路上,难免犯错,成年人尚且会常犯错误,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呢!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犯错误的学生,老师应做到更宽容、更理性。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保护犯错学生的自尊心。

(2)在批评指正时恰当地给学生一个台阶,多一分宽容。

众所周知,宽容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上德若谷。”波普也说过:“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或许不成熟,也许是出于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

给学生宽容,创设台阶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契机,表面看来是退一步,而实质上是在进两步,使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面对一个心灵长了“杂草”的学生,教师与其言语呵斥,不如促膝谈心,给予关心、鼓励、帮助,力求打开其紧闭的心门。

(3)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切忌体罚

当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时,惩罚便不可缺少了。教师在对待该受惩罚的学生时所表现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如暴风骤雨,有的润物无声。在这里我们无需评判哪个更好,也不好妄自菲薄。但必须强调的是,要尊重犯错误的学生,切忌体罚,体罚使学生身心都受到伤害,是对学生极大的不尊重。

教师的职责就是以尊重关爱为基础,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必要的扶持、积极正面的引导,使他们在长身体、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们成长中所犯的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但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每个学生的现在都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其意义不可轻视。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尊重、关爱、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使其经历体谅和鼓励;使其潜能得到发展和发挥,让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尊重关爱与宽容学生,它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优美的,教师就像是绿叶的事业。当你看到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当你看到学生在你的教育下有了很大的改变和进步,当你被学生围着快乐地谈笑,那时你的快乐是从心里往外涌的。

让我们共同来做绿叶的事业吧,做快乐舞动的绿叶,岁月纵然消逝了我们的青春,却也留给了我们成功的喜悦,硕果累累,鲜花朵朵。

摄/子婷

编辑/晓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