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走心的话剧背后,藏着怎样的青春迷思

莎士比亚曾经说,

戏剧的目的是“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

而在初中部戏剧教学的中文课堂上,

戏剧教学则是给它的学生看看他们蜕变成长的轨迹

 

 

“父亲!父亲!”少年“鲁迅”匍匐于地,呼喊着将逝的亲人,悲恸欲绝。

 

惊雷炸响,舞台光幕熄了又明,10年后的“鲁迅”已身在日本仙台,只为学医济世。

 

“新生。(面向观众)新生!就是新的生命,也就是新的希望,是强大中国伟大复兴的希望!这希望,就在我们每一个青年学子的身上。我的同学们,我们——就是中国强大的希望!。”“鲁迅”的铿锵之语,声声入耳,在观众的心底叩响。情节冲突设计、言语刻画、舞台背景……在“鲁迅纪念周”活动上,8年级同学们在自己编写的三幕话剧中,精心安排一个又一个情景细节,让它们彼此串联、衬托。他们在舞台的聚光灯下倾情演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曲折历程,体味海外求学的酸甜苦辣。

 

▲鲁迅决心回国创办杂志治疗国民的精神 

 

今日我们为什么要学鲁迅?

“鲁迅在外留学的经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将来留学的路会很长,我们可能会感到迷茫,我们可以从鲁迅的文章中找到留学的意义与方向。”“鲁迅的文章,十分富有幽默感。他可以用很生动的语言去描绘一件事或一个人。他十分地爱国,在做职业抉择的原因,都是以救国救民为主。人们都说,和敌人战斗时鲁迅的武器就是他的笔,确实,他的文章使其他的中国人振作起来,不再昏迷。”

 

戏剧教学

戏剧教学,注重创设情境,讲究把戏剧元素引进课程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自我表达。在“戏剧教学月”里,北京王府外国语初中部 8年级 4班、7班以及8班的同学们,以剧本精讲、独白表演和沉浸式剧场的方式参与了戏剧教学。在初步完成了《日出》的自主阅读和读后感写作后,我们不少学生还自发完成了《雷雨》和《胆剑篇》的阅读。

 

沉浸式剧场

学生以沉浸式剧场的方式学习《理想国·第七章》中著名的“洞穴”寓言。这一寓言就初中学生而言难度较高,但沉浸式剧场却让学生跨过晦涩的语言难关,通过扮演剧中奴隶的角色,亲身体会了由黑暗走向光明之不易与终见光明之欣慰。

 

独白表演

79%的学生认为戏剧教学给了他们更多时间和机会成为课堂的主角。75%的学生表示:为了表演得更好,愿意主动在课后阅读、研究课文。79%的学生认为通过表演体会人物形象,比老师讲授效果更好。88%的学生希望继续使用戏剧教学的方法学习课文。有这么好玩的事情发生,你到底来不来? 
(文|杨爽 摄影|詹敏 马骏 部分图片由老师提供编辑|饶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