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看世界,以数学育英才|全国小学数学课程文化与创意教学观摩研讨会

“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教好数学,而是用数学教好人。”张宏伟老师一句话仿佛为我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路。

刚刚过去的周日,有幸和同事们一起前往天津,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课程文化与创意教学观摩研讨会,现场感受了六位大师的风范,聆听了他们的教诲。而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则是张宏伟老师的示范课和随后的讲座。

示范课:《另类的“小数的意义”》

张宏伟老师的示范课名为《另类的“小数的意义”》。一开场,张老师就向在场的学生连续抛出三个问题:“小数学过了吗?”“学会了吗?”“还想学吗?”学生们自然是一一给出肯定的答案,张老师则继续问:都学会了的话,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们纷纷摇头。这时张老师抛出本堂课的第一个关键问题:小数的英文是什么?

没有人知道。不知道怎么办?上网查。这时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张老师的高超之处:他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他在教会学生们如何去学习。

接下来,通过查询,张老师带学生们找到了小数的英文翻译decimal。又通过英文单词decimal的拆解和逆向思维的运用,张老师第一次诠释了小数:小数就是用整数的十进制造出来的。与此同时,他清晰简洁的板书也在帮助孩子们理解。从100,到10,1,0.1,一直到0.001,每两个相邻数之间都是十分之一的关系,这难道不就是十进制的缩影吗?这便是小数和整数的统一之美。

在这个小小的开场中,张老师通过英文解释了数学。接下来,张老师又先后运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引经据典,追根溯源,进一步诠释了小数的意义和简洁之美;通过找对称轴,向学生们展示了小数的对称之美。最后,又通过人民币的换算,不仅复习了旧识,还带领学生们得到了一个重要结论:小数里最重要的就是1。

  而这节课的最后,张老师的重点仍不是知识。他鼓励学生们说出从这节课中学到的学习方法:中西结合、查阅资料、逆向思维……然后告诉学生们:学习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讲座:

《如何跨领域建设融合性数学项目课程》

张宏伟老师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30年,独创“全景式数学教育体系”。他的示范课令人惊叹,讲座更是令我们受益匪浅。而最令我惊喜的,则是我意识到张老师的全景式教学,和IB背后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讲座中,张老师毫不吝惜地与在场老师分享了众多学科融合、全景式教学的例子。

如张老师讲“对称”的例子。讲对称时,只要提学科融合,所有老师第一个想到的大概都是美术。接着他讲了古诗中的对称,音乐中的对称,让人体会到数学之美。

  身边的Ms Chen提到她讲这课时,讲的是建筑的对称,力的对称以及身体的对称,而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韦斯·安德森影片中,近乎强迫症的对称美。张老师是一位非常能启发他人的演讲者,他的讲课和演讲一直都在引人思考。

  再如,张老师每一个英语与数学结合的例子都令我感触颇深,让我意识到“双语授课”只是学科融合非常浅层的一部分。

在张老师的课堂中,数学课不仅仅是数学课,也可以是美术课、语文课、音乐课、英语课、科学课……大量的成语中都蕴含着数学的秘密,美妙的音乐背后也有严谨的数学理论。繁杂的学科融合背后,一个共同的主题把众多学科知识串联在一起,这不就是我们IB PYP的理念吗?

张老师的课既让我们体会到数学之美,更让我们透过数学,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正如张老师所说“数学从目的变为了工具”。老师们用数学看世界,以数学育英才,“用数学教好人”。

文/刘思枞

摄/陈晨、刘思枞

编辑/晓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