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热点|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语文组教研会总结

编者按:
新学期,小学部也迎来了一批“新鲜血液”的加入。虽是王府新人,但他们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的教职员工,教学处副主任卜晶辉老师就是其中一员,她曾任“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是一位有着24年一线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乐育人才。
走进小学部,她提出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升,教学既要夯实基础又要有所创新,让孩子在“乐学”中提高成绩;并围绕“学生成长”和“教师成长”两大板块,提出“以学生为本,教学相长”的指导思想,全面提升小学部语文教学质量;同时,卜老师结合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
3月7日下午,卜老师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她会带来哪些语文教研新动向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们的会后心得感想。
文/宏伟


△语文学科徐燕老师
参加了语文组的以“提升自我 教学相长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为主题的教研活动,真可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明确了语文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应该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必要条件。

一手好字。语文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钢笔字。字要写得端庄大方,笔顺要正确,你要求学生有一个清楚美观的作文本面,可自己的板书却龙飞凤舞、杂乱无章,哪里还有说服力呢?

一笔好文。语文教师会写、擅写应该是分内事。不仅要会写教学论文、教育故事、教学随笔、教育案例,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还要会写杂感、诗歌、小说等,尤其是“下水作文”。语文教师写文章不是为自己增添一层油彩,而是从心底深处去感应、领悟和阐释教学生活和人生;语文教师能写,不仅在于指导学生作文,还可以产生“青出于蓝”的“桃李效应”,语文教师写文章,还有更深层次的作用,那就是能影响自己对教材的分析把握,或是影响自己讲课时的层次安排、语言表述和课堂结构。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化”,才会变为自己的东西。能写的人对教材的分析往往比一般人要深刻得多,对作品的本质特征有较高的感悟力和评判力。

一节好课。语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之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可以说教学设计能力最能彰显教师的智慧和素养积淀。所以教师要有以下教学设计能力:
1.设定具体教学目标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针对性、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自觉地达成目标。能从认知、情感和心理驱动这三个领域,制定出更好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达到高级的认知水平,从而成为更有深度的思考者和更成功的问题解决者。
2.确定教学结构的能力
教学结构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结构。横向结构指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内容的相互联系;纵向结构是教学环节的相互联系,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教学流程。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自然应包括学生的预习、导入、讲解或讨论、作业布置、小结等各个环节。
3、语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解读文本的能力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一个好的教师,要想高质量地传道、授业、解惑,必须要具备较强的钻研教材的能力。钻研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可以说教师钻研教材的结果,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只有钻研教材深了、透了、广了,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   备课时,首先要深入文本与主人公对话,读出个性体验来,理解主人公的内心情感;而后透过文本与作者对话,作者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写作意图是什么?最后,我们要思考编者的意图是什么?把它编入小学课本的目的是什么?搞清楚这些,我们再去备教案,效果会好的多。
让学生感到语文的可爱,有倾听的欲望,让学生好好地感受语文,为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活力,同时使学生身心得以灌溉与滋养,是一名语文教师的使命。
文/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