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天非洲之行,一生珍惜拥有——董夏华同学乌干达奇遇

右2为董夏华同学

在刚刚过去一个月的暑假里,相信许多同学都有一场色彩纷呈的旅行,去几个闻名遐迩的城市参观游览、找几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体验它的风土人情。可是有一个女孩,她的暑期旅行非常与众不同,目的地不是某个繁华的都市,而是贫穷落后的非洲国家。确切来说,她也并不是外出游玩,而是去尽自己能力来帮助别人,去给予爱心。她就是董夏华。

乐观的当地居民

董夏华在7月21号这天,作为志愿者踏上了乌干达的的土地,前往首都坎帕拉附近的两个小村,名为Mukkaga和Kydera,开始了她为期十一天的活动。这十一天里,她和同行的伙伴老师们住着简陋的旅馆,每天起早贪黑地带着援助的物品去往一个个小山村。翻山越岭,把温暖与关怀送到每个贫穷儿童的手里,这不光光是身体上的考验,也是心灵的洗礼。

关于乌干达


说到乌干达,许多人会感到非常陌生,让我们通过几段来自资料来更加贴切地了解一下(来自百度,有删减):

教育

全国文盲率很高,农村女性为42.6%,男性为28%;城市女性为21%,男性为11.8%。自1997年起实行免费教育制度,政府为全国每户四个孩子提供免费小学教育。2001/2002财年入学人数突破720万,教师增加11431人,小学学生对教师比率为54:1。

医疗

乌干达医疗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有待改进和完善。据统计,乌干达医疗卫生只覆盖全国49%的家庭,大多数农村地区仍无法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1年乌干达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9.3%,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123美元。2006-2013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药师1人;2006-2012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5张。

民生

据《2013年人类发展报告》统计,乌人类发展指数(HDI)在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161位。乌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582%,人均预期寿命53.45岁。出生率47.38‰,死亡率11.54‰(2011年)。

自20世纪90年代至2014年以来,乌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逐步改善。1986年至2011年间,婴儿死亡率从1986年122‰降至54‰;孕妇死亡率从9‰降至4.38‰。2012年,乌成人艾滋病感染率约为6%。乌传染病风险较高,乡村地区儿童大多营养不良。2010年底,乌北部爆发黄热病疫情,造成数百人感染,50多人死亡。2012年7月,乌首都附近爆发埃博拉疫情,造成17人死亡。

……

从上文可以看出,乌干达是个不算发达,甚至有些落后的国家。

“学会珍惜”


下面是董夏华同学从乌干达回来后写下的话:

这一次去当志愿者,其实期待了很久。我跟同行的老师和朋友早几个月就开始筹划,整理物资,包括筹集募捐啊等等。虽然早就听闻非洲孩子的穷苦生活,但是到了那边还是被小小的震惊了一下。大部分的孩子都没有鞋穿,一天只能吃一顿,没有水洗头所以女孩必须得剃光,他们玩耍的地方全是荆棘,没有衣服,没有学上,他们的肚子里有虫,腿部也因为营养不足而弯曲,他们小小年纪就得承担人生的重量。

这样的生活恐怕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难能宝贵的是这些孩子没有被压垮,相反,他们很快乐。还记得刚到那个要去服务的小村庄时,一大群小孩子过来迎接我们,他们脸上的笑容是真心的。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经历了这样的志愿者活动以后会脱胎换骨吧。你能从这些生活条件远不如你的人身上学到另一种看事情的心态。

我看到了得到资助就刻苦学习的孩子,看到了懵懂依旧没心没肺的孩子,看到了原本充满敌意盯着我看的当地人,却在对他笑容时害羞的捂住了脸,看到了20出头就有好几个孩子的单亲妈妈,却依然能够笑着跟别人打趣。

他们没有的有很多,他们拥有的也有很多,并且懂得满足。

在九年级四班的班会上,董夏华同学播放了她前往乌干达时录下的视频,并给大家讲述了自己十一天以来的亲身经历,同学们感触颇深。这次班会是独一无二的,它并不手把手地告诉大家做人的道理,而是通过一帧帧画面,一张张清晰的笑脸,搭起了一座通往非洲大陆的桥梁。同学们懂得了如何珍惜现下的生活,如何懂得满足,如何能像董夏华一样去帮助别人。